
【港FUN悠遊】漫遊香港最東北之地質小島:東平洲
東平洲東平洲位於香港最東北的一個小島,小島地勢平坦,全由沉積岩組成,沿岸的海蝕地貌變化萬千,亦有不少奇特的地質地貌和古生物化石,環島全長約6公里,需時約3小時,十分適合一家大小環島觀石的路線。
由馬料水坐船出發,約1.5小時的船程便抵達東平洲。1.5小時的船程似乎很長,但途徑吐露港、赤門海峽、大鵬灣,沿途可以遠觀赤紅海岸的鬼手岩,置身於猶如桂林的印洲塘水域,臨近東平洲碼頭時,還可以看到東平洲的斬頸洲及全景,真的像一塊漂浮在水中的浮板。
在東平洲碼頭左轉,便是阿媽灣的沙灘,海水非常清澈,連水下的珊瑚和魚也清晰可見。在海風吹拂下,一邊聽著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,一邊沿岸慢步,觀賞受海浪侵蝕的沉積岩(頁岩)。因海水侵蝕、風化等,使岩石的裂縫越來越大,形成一格格棋盤似的岩石,也因年代的堆積、沉積,會見到一層層似千層糕的頁岩。亦因為東平洲擁有獨特的地質地貌,因此被納入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範圍。
一路沿岸行走,還有幾個出名的打卡地質地貌。更樓石位於在島上的最東端,因海浪侵蝕而形成兩座樓高兩層的海蝕柱,在海蝕平台上相對望著,好像是守護東平洲的更樓,因而命名為更樓石。在更樓石下面的海蝕平台,更因為潮漲潮退而變成一個個潮池,可以找到很多小魚、海膽和貝類等生物。
再往前走,就可以看到一條長約百多公尺的白色岩層自山腰延伸入水,邊緣呈三角狀。在高處遠看儼如像一條白色神龍蜿蜒下海,這便是其中一個著名打卡點:龍落水。龍落水的形成是因為兩層不同硬度的岩石受波浪侵蝕,其侵蝕風化的速度不同而形成的特有地貌。
沿小徑往林中走,就會來到最後一個打卡位:斬頸洲。這個原本與小島相連的山嘴經年累月的侵蝕及風化,令斬頸洲和東平洲一分為二,隨著水位下降,海蝕柱和主島的相連基部露出水面,形成南北相通的天然走廊。走進兩旁峭壁之間,一陣陣海風迎面吹來,再向上望那一層層層理分明的岩石,慨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【INFO】東平洲
行程:東平洲碼頭>亞媽灣>更樓石>龍落水>斬頸洲>東平洲碼頭
交通:港鐵東鐵線大學站B出口步行至馬料水碼頭,乘搭渡輪往返東平洲
*船期只在星期六、日及公眾假期服務
* 船期請查看運輸署網頁。
難度:★☆☆☆☆
長度:★★☆☆☆(約六公里)
時間:約 3小時(不連拍照時間)
*東平洲島上的手機網路訊號微弱,手機或會切換至中國內地網路。記得預先關掉行動數據功能,以免被收取額外費用。